输出倒逼输入
上周有两个灵感:
一 输出倒逼输入
这句话最早是N年前从S君那里学到的,他从一个普通大学生,坚持写公众号记录自己学习英语的过程,最后成立成长会,现在成为畅销书作者。(我的视角:从一个木讷、口音不标准的屌丝到现在业余收入几百万,轻轻松松嫖女神……甚至有不少优秀女生倒贴的成功人士。)
输出倒逼输入最早的意思是:S君每日坚持写公众号,雷打不动,笔耕不辍。因为每天必须要写,所以会逼着自己去摄入更多的内容和素材,进而提升了自己。
我最近的感慨来源于:我因为HK问题经常在微信群发表观点,这种发表的欲望近乎是本能,甚至有的适合耽误了工作。但发表观点会引起一些人的讨论,和一些人的添加好友,然后这些吸引的用户会主动自发的与我交流。为了更好的阐述我的观点,我需要去做一些深入学习,更好的与他们交流。这个过程也算是一个输出倒逼输入吧。
所以有那句经典的话:“教别人一门语言是让自己成长更快的一种学习方式”。背后的原理也是“输出倒逼输入”吧。
相同道理也可以用来解释网上那些乐于分享的“大神”,他们无论是原创还是“洗稿”,都是自己的一种知识梳理和内化。新增的读者讨论和交流,会更加夯实他们原本的知识。即便分享知识从表面上会让更多人学习到相同的“技能”,但知识的掌握层面分为“蜻蜓点水”、熟知、运用等层面。分享并讨论本身就是将知识提升到更深层次的一个必须过程。
关于这个理论还有一个额外的思路:我最近一年认识的一些新朋友,包括星北、星西、喵大叔等让我觉得挺荣幸,和他们的交流可以学习到不少新东西。而认识他们的来源都是因为:我现在微信群发表了一些自己的言论,这些言论对有些人而言是“大放厥词”,但他们很欣赏,就添加了好友。然后我感觉自己也能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不少东西。因为他们的财富、专业知识目前都比我强,所以为了能和他们更好更平等的交流,我会去恶补自己的知识。这整个过程,也算是自己的输出,最后换来了自己的输入。
二 杂草理论
因为一些原因,前两周我犯了一些错误,损失是时间和金钱。事后反思环节,我想到了很久之前的杂草理论。
原理论很精辟:一块田地里如果不种庄稼,就会长满杂草。类似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联系到最新的经历,那就是:一个人的时间如果没有按照个人规划得到有效的利用,那很容易就被原始脑控制去追寻一些低级低效对长期而言没有利益的行为。也就是说告别低级趣味的最佳方式并不是去一味回避低级趣味,而是找到更好更优秀的生活方向和活动项目,当生活被更好的项目占据的时候,自然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挥霍了。